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高山峽谷與滔滔江河間筑天路?“最美自駕旅游線”縮短259公里

2018-01-15 15:00:15 來源:科技日報

“最美自駕旅游線”縮短259公里

云南省怒江州公路局及“丙吉公路”建設指揮部1月11日宣布,滇藏之間的一條新通道——云南境內貢山丙中洛至吉瓦圖路段已順利完工;西藏境內的路段建設也正在有序推進,有望春節前實現通車。工程沿線怒水湍急,山體破碎,還途徑缺氧、缺水、缺電、缺網絡的高寒無人區,面對如此險惡的施工條件,何以再修一條新“天路”?

途經缺氧、缺水、缺電無人區 高山峽谷與滔滔江河間筑天路

目前,滇藏新通道位于云南境內的路段已經通車,而西藏境內滇藏界至西藏林芝察隅縣竹瓦根鎮的公路改建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屆時從云南開車進藏可從昆明經大理,沿著怒江北上至西藏察隅縣,轉318國道后經林芝至拉薩約1670公里,比現有滇藏公路從昆明經大理、麗江、迪慶進入西藏至拉薩,路程縮短了259公里。沿途魅力獨具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將使這條新通道成為乘客心中的“最美自駕旅游線”。

據怒江州公路局副局長、項目指揮長吳小榮介紹,新滇藏線改建的核心路段乃丙吉公路,是國道219線的組成部分,根據國家發改委立項建設。其中,云南段路線起于云南省怒江州貢山縣丙中洛鎮,行經重丁村、石門關、木桶、秋那桶、那打底等重點旅游站點,連接察隅縣竹瓦根公路。全線新建9座橋梁,其中6座大橋。

工程沿線必須開鑿絕壁;沿線怒水湍急,山體破碎導致滾石、坍塌、巖崩等地質災害頻發。沿線雨季長、降雨量大,路基沉陷、泥石流等災害時有發生,施工安全隱患大;公路行經原生態旅游交匯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保施工挑戰巨大;在無人區施工,還面臨缺氧、缺水、缺電、缺網絡的考驗;深山峽谷內日照時間短,高海拔、嚴寒冰凍……面對險惡的施工環境,項目指揮部在高山峽谷與滔滔江河間奏響了絕壁筑“天路”的凱歌。

技術不一定最新 但一定是現有條件下非常適用的

貢山丙中洛至吉瓦圖公路改建過程中,建設者們根據沿線地質地貌、氣候環境情況,結合安全保通工作需要和按期按質按量完成建設的目標,因地制宜選擇了一系列技術方案。“技術層面來說不一定最新,但在保證技術指標達到要求的前提下,對在怒江大峽谷地形地貌特殊和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卻是非常適用的。”項目總工程師、副指揮長李銀介紹說。

在丙吉公路K5+400—K5+660路段,左側為大型滑坡體,右側為滑坡堆積體,還緊鄰怒江。原有便道基位于滑坡體中前部,路基右側邊坡為軟弱堆積體,常年受江水沖刷,路基有被江水掏空的危險。李銀他們因地制宜,使用了鋼筋石籠進行路基防護,把工程開挖料或現場的天然中小石料,裝入已編織好的鋼筋籠,精準投放到相應點位,具有相對較強的透水性和柔性,穩定性優于同噸位的混凝土塊體的特點。這樣的辦法,在沿途施工中多處采用,從2016年底至今,所有鋼筋石籠完好無損,路基路面沒有出現病害。

從貢山丙中洛到吉瓦圖的原有便路,多為臨崖臨江路,地質情況復雜,邊坡多為堅硬巖石。假如開辟新的路基或者向靠山側開挖邊坡,必將增加很大的工程量,而且施工安全隱患大,還會對環境造成重大破壞,同時增加后期養護難度。建設者們果斷采用了臨崖臨江路段錨桿混凝土擋土墻防護技術,減少邊坡土石方開挖和對邊坡植被的破壞,同時更能欣賞到怒江大峽谷的壯美景色,一舉多得。丙吉公路沿線錨桿擋土墻中,最高處達到36米高,這是普通擋土墻所不及的。

在橋梁建設中,有三座采用了鋼筋混凝土箱型拱橋技術,讓大橋穩穩跨越深谷和大江。經典的拱橋結構受力明確,傳力路徑明確,可以節省大量的鋼材水泥,減輕重量,耐久性好,而且養護和維修費低。在深切峽谷地形中,還降低了施工難度。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把入藏公路建成經濟帶和景觀帶

在項目推進中,建設者們秉持預防為主,以治為輔的理念,通過教育,讓每一位參建人員都充分認識到在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到工程建設中,“我們結合‘怒江花谷’的建設,按照‘最美公路’標準,把新入藏公路建設成為云南怒江的經濟帶、景觀帶。”李銀介紹,他們督促施工單位禁止隨挖隨倒、亂砍亂伐、擠占河道等行為,按照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規定,只要發現違反環保規定操作和隨意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發現一起嚴查一起。同時,他們堅持工程建設與植被恢復工作同步進行,建立了植被恢復工作方案,共種植“水冬瓜”樹苗6000余株,恢復植被面積12000多平方米。

目前,進藏的路線主要有青藏線、川藏線、滇藏線和新藏線。滇藏新通道的建成,為怒江入藏沿線的旅游開發和少數民族群眾與全國同步奔小康開辟了“快車道”。

相關鏈接

老滇藏公路全長1930公里,從昆明起經大理、麗江、迪慶至西藏的拉薩,于1976年建成通車。老滇藏線橫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大水系,沿線翻越10余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埡口,處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有39公里,3000~4000米的有239公里。這些路段不僅有雪山峽巖、隧道大橋,而且空氣稀薄,氣候嚴寒。全線大型橋梁4座,隧道3處,中小橋梁112座,涵洞1764道,檔墻16.9萬立方米。

老滇藏公路是一條集險、奇、美于一身的入藏通道,沿線通行條件惡劣,季節性、時段性通車問題突出,很多路面最寬的也僅僅能允許兩輛汽車并排經過,一邊是山體,另一邊是沒有任何防護欄的懸崖峭壁,十分險峻。

新滇藏公路“丙吉路”是進藏旅游公路丙中洛——察瓦隆——察隅線云南境的起始路段,曾是一個“卡脖子”路段。丙吉路通車后,從毗鄰云南的察瓦龍鄉到察隅縣,開車耗時將從近13小時縮短至8小時。路線在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沿怒江一路北上,途經“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區,與聞名于世的“茶馬古道”并排而行。一路自然、人文風景優美。

關鍵詞: 旅游線 天路 自駕

上一篇:貴州多措并舉完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整改要求

下一篇:2017年拉薩接待國內外游客達1606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