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賞百花,夏有涼風,秋看紅葉,冬聽雪……山城臨安盡得自然的寵愛,既有南國的雋永,又得北國的渾厚。隨著全域景區化戰略深入實施,臨安大地山水秀美、農家富美,就連人民日報都“驚嘆"不已!
12月9日人民日報以
“全域景區化 山水富農家"為題
講述了臨安生態富民的故事
冬意漸濃,千年古楓成林,村舍炊煙裊裊,浙江杭州臨安區太湖源鎮指南村,到了一年中靜美的時節。
指南村目前有8000多畝生態林,最長的古道蜿蜒12公里,美麗的景色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賞紅楓的最多時1天有1萬多人,帶動村里的民宿火熱發展,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2.8萬多元。"指南村黨支部委員朱文校臉上露出由衷的喜悅,“靠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經濟蓬勃發展,讓村民們意識到'青山綠水'才是最大的財富。"
近年來,指南村著力于恢復保護生態,積極打造村落示范性景區,僅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就投入600多萬元。“在10年前,村民庭院雜亂、污水流淌,村里的收入首要靠村民上山砍樹",說起村里的變化,朱文校感觸頗深,“現在村上有50多戶農家樂,我們用最地道的土菜、土雞招待游客,最好的農家樂年收入可過百萬。"
借力生態致富,指南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不斷打響生態文化旅游招牌,持續釋放綠色產業紅利,良好的生態環境為這座浙西北村莊帶來頗豐的經濟回報。
一口口銅鍋架在柴火上,一道道鄉野菜肴和香噴噴的銅鍋飯讓游客贊嘆不已……這是臨安區五星村燒銅鍋鄉村旅游節的一幕。探峽谷風光,賞梯田美景,五星村通過挖掘當地民俗文化,精選12道記憶中的傳統美食,按民間老傳統、老方法烹飪成一桌特色銅鍋飯,并以“燒銅鍋"為主題打造具有參與感的體驗式旅游產品,走出了一條村落景區建設和鄉村旅游的新路子。
近年來,臨安區通過大力實施“全域景區化"戰略,努力從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從觀光式旅游向體驗式旅游、從傳統旅游向智慧旅游轉變,目前擁有23個旅游景區,農家樂、民宿有1200余家,鄉村旅游床位數達3萬張,旅游綜合收入超過100億元,一幅精心繪就的覆蓋全市域的“千里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據了解,臨安森林覆蓋率達78.2%,作為首批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市,已成功創建“美麗鄉村"120個,通過整合這些村落的生態、產業、人文資源和稟賦,逐步實施旅游資源的轉型升級,或“單打獨斗",或村村聯手,或與景區結盟,打造“自然生態型"“景村結合型"“歷史文化型"“產業結合型"等各具特色的村落景區,進而以點帶面、串珠成鏈,實現全域景區化。有關部門主動靠前,對農村電網進行統一規劃和升級改造,定期推出民宿“直通車",加強對線路等基礎設施的全面檢查,為產業集聚區建設增添動力,讓更多山村搭上“全域旅游"發展快車。“我們著力深挖當地民俗文化特點,整合區域有效資源,實現產業鏈深度融合發展,吹響美麗鄉村旅游提質升級號角。"臨安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說。
原標題:人民日報驚嘆!臨安把這件事辦得美美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