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已是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但近年來流傳著一種“過午不食”的說法,很多人推崇“過午不食”的飲食方式,認為不吃晚餐能減肥。
“下午和晚上都不吃東西,這種方式其實是不科學、不健康的。”中日友好醫院超重與肥胖多學科聯合門診負責人、胃腸外科減重手術醫生孟凡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肥胖并不是晚餐造成的,“過午不食”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
孟凡強表示,兩餐之間間隔時間過長,不利于穩定血糖,在上午大量集中進食,也是不可取的。“過午不食”會造成腸胃損傷,引起胃和其他消化道器官分解自身黏膜,導致胃腸道潰瘍和炎癥;引起胃腸功能和胃腸菌群紊亂,導致胃腸痙攣、腹痛、腹脹、腹瀉、大便干燥等,還可能引起膽囊結石的發生。
“一日三餐不可少,各種營養素要均衡搭配,兩餐之間不加餐。如有加餐需要,盡量不選擇高熱卡的食物,并注意熱卡量的限制。”孟凡強說,熱卡是表示食物能量的單位。普通人避免肥胖的關鍵是在規律進食一日三餐的基礎上,限定食物熱量的攝入。
“如果每日能量攝入量超過人體所需的熱卡量,就容易引起肥胖。每日三餐可按照3:4:3或3:4:4分配熱卡,每餐葷素搭配,避免過分油膩,熱卡蓄積會引起更多的健康隱患。”孟凡強說。
“機體有適應性,到進餐時間就會餓,出現進食的愿望。錯過了這個時間,就會出現焦慮、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孟凡強提示,一日三餐進食要盡量規律,固定在一個時段吃飯。對于上班族而言,可以盡量在晚上6~7點進食晚餐,晚上8點以后就不要再吃東西了。(視頻制作:實習生李佳悅)
相關閱讀:
“過午不食”是真減肥還是毀健康?真相在這里!
全國愛肝日:這些身體“信號”是肝臟發出的求救
今日春分 養生重在“平衡”
世界睡眠日:權威專家教你四招獲得好睡眠
世界水日:科學飲水 不只“8杯水”那么簡單
上一篇:清明祭掃如何做到安全與文明并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