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也是精神成長的見證

2022-03-22 08:05: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這兩天,話題“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沖上了微博熱搜,一些美好的憧憬被擱淺,準備好的出行計劃被推遲,疫情的到來,讓大學校園散落著些許遺憾。但是,校園里也有成長、收獲。重慶某高校大二學生張怡帆表示雖有遺憾,但她更認同其中一條留言,“每天都是你人生中最年輕的一天”。(3月21日《重慶日報》)

與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相比,在校大學生這幾年的校園生活有諸多不同,見證了疫情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全面而深刻的影響。新生軍訓取消,出入校園沒有從前方便,外出旅行被戴上了“緊箍咒”,集中隔離讓一個宿舍的室友分別住在不同的房間,同學們習慣了做核酸檢測……“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的喟嘆,說到底是一種比較差異下的心理落差和相對剝奪感。

波蘭社會學家鮑曼用“液化”來說明社會流動,從農業社會堅固、沉重、形狀明確的固體狀態轉化為現代社會流動、輕靈、千姿百態的液體狀態。已經持續兩年多的疫情,讓社會流動從“液化”狀態進入部分“晶化”狀態;習慣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的人們,不得不做出改變和調試;原本青春飛揚的大學生,也因疫情不得不壓抑自己部分的利益訴求。

大學生活只有一次,誰都不可以重來。每個人都有對大學生活的心理期待,當現實與預期出現差距,難免會產生情緒問題。面對“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加強心理疏導,也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做好育人工作。更為關鍵的是,大學生不能怨天尤人,而是保持內心的安寧與從容;哪怕在疫情期間,也同樣可以做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不論是“方艙醫院讀書哥”,還是“浙大學霸作息表”,在疫情面前依然有一些人保持了篤定的價值信仰和強大的內心世界。加強和室友的良性互動,靜下心來閱讀和思考,通過線上會議、在線課堂等多種方式來汲取知識和精神層面的“營養輸送”……“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固然讓一些愿望被擱淺,卻也可以給另外一些目標的實現提供契機。哪怕因為疫情待在家里,也多了一些和父母親人共處的時光,能夠彌補一些親情互動上的虧欠。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疫情不僅加深了大學生對風險社會不確定性的認知,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精神成長的機會。醫護人員連夜為人們做核酸檢測,許多師生自發參與志愿服務,不少同學保持了難能可貴的自律自制,疫情為各行各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磨礪意志、涵養心態的機會,有助于人們的精神成長。

疫情終會消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止步。只要主動調適、積極改變,“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可以收獲多多。畢竟,時間不等人,疫情并不意味著可以“躺平”;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哪怕處在疫情期間,個人也可以大有作為。這段看似被疫情偷走的大學時光,何嘗不是收獲精神成長的良機?與其計較得失,憂慮明天,不妨塌下心來,珍惜當下,感悟人生的厚重和豐滿。

關鍵詞: 成長的見證

上一篇:睡眠殺手出沒 最愛尾隨青壯年

下一篇: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及相應檢測項目臨時性納入醫保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