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張文婷)“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的貢獻。”在今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就我國堅持實行“動態清零”政策給出了科學、詳細的解答。
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促進了經濟增長
王賀勝表示,“動態清零”是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總策略的前提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就是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提升疫情防范和早發現的能力,快速及早地發現感染者和疫情,做到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切斷傳播鏈,使感染者的數量得到清零。“動態清零”的目標是追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動態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快速反應的“快速”就體現在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快速阻斷。“精準”就體現在疫情防控的流調排查、隔離管控、社區防控、臨床救治等全鏈條的各個環節。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防控實踐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應該說是來之不易的成績。事實證明,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我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他說道。
實際上,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著差別。在王賀勝看來,當分析經濟影響或者防控成本的時候,應該區分哪些影響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經濟發展本身的變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不能一概將經濟所受的影響歸結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動態清零”政策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范圍是有限的
王賀勝分析,在評價防控成本和效果時,應該從科學上看,一般有四個評價維度: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也就是說花費了多少成本,減少了多少感染、多少重癥、多少死亡。“我覺得,我們黨和政府的防控理念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以我們看到,我國的總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癥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非常少的,這說明,我國的防控成本效果比是高的。”他說道。
二是成本效率,即控制和撲滅疫情的速度。據他介紹,我國防控工作基本都在1-2個最長潛伏期內快速處置、快速撲滅疫情,說明成本效率比是高的。
三是成本效用,也就是通過動態清零、精準防控,我國保證了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減少了因疫情帶來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問題。這說明,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是成本效益,也就是防控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收益。王賀勝強調,這方面,關鍵是要算大賬、算動態賬。如果僅按疫情發生地、按疫情發生時的成本來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觀的,應該將全國作為一個整體,算大的經濟賬、大的社會賬、大的民生賬。
他表示,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盡管“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會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范圍是有限的,應該說,任何防控措施都會有一定的代價,但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比,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
上一篇:安徽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4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