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網絡。醫學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醫院診療數據和病理及影像等數據,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包括基因組、表觀組、蛋白組和代謝組在內的組學技術迅猛發展,促使生物醫學領域進入大數據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陳賽娟委員認為,建設國家級、標準化、可共享且符合倫理規范的整合臨床表型、疾病診療信息、臨床樣本及其生命組學信息等多層次的重大疾病專病數據庫,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她建議,根據專病的特點,優先聚焦嚴重影響人群健康的疾病,建立國家級的全國重大疾病專病數據信息系統管理平臺,規模化地收集專病信息。
陳賽娟委員表示,重大疾病專病數據的應用要建立在高質量、高標準的數據基礎上。重大疾病專病數據庫涉及臨床診療、樣本庫和組學等信息數據的整合,其數據類型對信息技術與設備要求高。因此,建立重大疾病專病數據庫對數據采集質量及規模要求較高,單一學科的能力已不能夠滿足建庫的實際需求。這需要臨床醫學、臨床研究管理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專業人員和統計專業人員等的共同努力。此外,探索重大疾病專病數據共享機制,也需完善相關政策。
上一篇:發展中藥材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下一篇:以人工智能輔助基層慢病管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