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孫紅麗)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常住人口為2189.3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429.9萬人,占19.6%。北京市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
據“健康北京”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到2025年,北京市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床位不少于50張,為有住院治療需求的患者提供整合安寧療護服務;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于1800張。
據了解,安寧療護是對沒有治愈希望的病患所進行的積極而非消極的照顧;以臨終患者和家屬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模式進行,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控制痛苦和不適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安詳、有尊嚴地離世;盡可能提升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到最好的程度。
安寧療護中心主要為需住院治療的患者提供機構服務。探索建立醫生、護士、康復師、醫務社工、心理咨詢師、營養師等多學科團隊共同開展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綜合、全程的整合服務。
根據《實施方案》,北京將加快建立以社區和居家為基礎、機構為補充,綜合、連續、機構和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通過轉型、新建、改擴建等形式,發展建設一批安寧療護機構。
引導綜合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專科醫院設置安寧療護科;支持在腫瘤科、疼痛科、老年醫學科等相關科室設立安寧療護床位;支持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要求轉型為安寧療護中心;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安寧療護機構;鼓勵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根據服務需求,結合自身實際開展服務。
在完善價格政策方面,根據《實施方案》,營利性醫療機構可自行確定安寧療護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安寧療護服務,屬于治療、護理、檢查檢驗等醫療服務的,按現有項目收費;屬于關懷慰藉、生活照料等非醫療服務的,不作為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收費標準由醫療機構自主確定。
另外,積極探索按床日付費等多樣化支付方式,對安寧療護機構和科室逐步實行個性化績效評價,提高醫務人員積極性。充分發揮基金會、慈善機構等社會組織的作用,規范社會捐贈資金、物品的使用,多途徑推動安寧療護發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