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張文婷)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我國今后較長一個時期的基本國情。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規模日益擴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近日,針對新時代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新形勢新特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建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此時出臺《意見》,意在著力解決老年人在養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會參與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老年人老有所養,樹立積極老齡觀和健康老齡化理念
王建軍介紹,樹立積極老齡觀既要充分認識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更要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要辯證看待人口老齡化。
“健康老齡化”則是指從生命全過程的角度,從生命早期開始,對所有影響健康的因素進行綜合、系統的干預,營造有利于老年健康的社會支持和生活環境,以延長健康預期壽命,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健康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既體現人類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般規律,也符合中國國情。”他說。
王建軍提到,健康老齡化是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將協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完善老年健康支撐體系,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水平,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和保障,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讓老年人老有所醫 三方面加強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建設
隨著人均壽命的逐漸增加,我國正在快步邁入長壽時代,但很多老年人存在長壽不健康的問題,我國大致1.9億老年人有慢性病,4000萬失能老人。
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國家衛健委將從老年人健康服務管理、失能老人長期照護服務以及醫養結合三方面加強老年健康支撐體系建設。
在老年人健康服務和管理方面,主要聚焦老年人預防保健和方便看病就醫兩個環節。王海東提到,未來,將開展一系列老年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健康管理項目、老年人居家上門醫療服務,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心理關愛、老年營養膳食、老年癡呆防治等專項行動,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讓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同時,大力建設綜合醫院的老年醫學科,大力建設康復醫院、護理院,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活動。他介紹,“計劃2025年,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目前已經將老年醫學科的建設納入到健康中國行動的監測評估范圍。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推動這項工作落實落地,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服務。”
在失能老年人照護方面,繼續開展預防和干預行動。對已經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從居家到社區到機構的全鏈條的長期照護服務,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大力推進“互聯網+照護服務”,發揮智能技術的作用。繼續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爭取早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在醫養結合方面,繼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的銜接和整合,強化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服務機構的協議合作。在社區層面增加服務供給,以社區居家為重點,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鼓勵基層探索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根據老年人的需求,規范轉換機制。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推動一些二級及以下的醫療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和醫養結合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健康養老服務。
上一篇:老年人別再等待!國家衛健委建議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老年人盡早接種新冠疫苗
下一篇:讓直播打賞授受雙方都理性起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