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 (記者喬業瓊)今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進一步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介紹,今年冬春季疫情防控將重點圍繞“早、小、嚴、實、準”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要抓“早”。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這是疫情防控的關鍵。要保持重點人群的“應檢盡檢”和發熱門診哨點的靈敏性,提高疫情監測的敏感性,發現報告的時效性以及應對處置的及時性。一旦發現本土聚集性疫情,迅速調集核酸檢測、流調溯源、醫療救治等隊伍趕赴現場,指導處置工作,贏得疫情防控的先機。
二是要抓“小”。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按照“從嚴從緊”的原則,全面梳理風險點,結合自身的實際,細化完善防控工作實施細則,對于意想不到的情形,要求地方要及時報告、及時處置,不放過任何風險環節,不放過任何可能的疑點。
三是要抓“嚴”。要嚴格按照技術規范組織開展入境人員的管理、閉環轉運、隔離觀察、核酸檢測以及物品環境消毒,進口冷鏈食品管理等重點環節的工作。對于高風險人群,要嚴格實施閉環管理,加密開展核酸檢測,堅決杜絕疫情的風險外溢。
四是要抓“實”。醫療機構、旅游景點、交通場站、餐飲單位、賓館酒店等公共場所要落實好查碼、測溫、戴口罩等要求,對于已經賦黃碼、賦紅碼的人員,既要動員群眾自覺地落實防疫措施,更要發揮好各基層社區還有公共場所驗碼查碼的作用,排查到位,管控到位,堅決杜絕“脫管”“漏管”的情況發生。
五是要抓“準”。在快速處置疫情的同時,我們要突出精準科學,更加精準地判定密接和次密接,劃定風險區域,在隔離管控時,對于風險人群要完善賦碼解碼規則,做到“快賦快解”。在區域協查時,要科學界定好時空關系、風險等級,避免發生“誤傷”的情況。在服務保障時,要提供更有針對性地服務和關懷,著力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努力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效,盡最大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吳良有表示,關于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根據今年下半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安排,還有冬季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將繼續推進重點人群的疫苗加強免疫和3-11歲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對重點人群要實現“應接盡接”。目前,3-11歲人群已經接種了8439.5萬人,加強免疫已經接種4944萬人,力爭在12月底完成3-11歲人群的全程接種工作。同時,指導各地合理安排資源,統籌做好流感等呼吸道疫苗的接種工作,降低呼吸道傳染病和新冠肺炎疊加流行的風險。各地也在結合實際情況,創新服務模式,合理設置接種單位,做好惡劣天氣下的接種安排,方便群眾接種。
吳良有提醒大家,盡量提前預約接種,減少現場等待的時間,接種時合理增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繼續支持疫苗接種工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