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買買買”喧鬧中,關注“不買組”的理由

2021-11-12 10:46:52 來源: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雙11”的購物狂歡早已從一天延長為一個月。在這個各路商家使盡渾身解數的大促氛圍中,不買點什么仿佛就“錯過了一個億”。然而,在“買買買”的聲音中,卻有一群人說“不要買”。他們來自某社區網站的“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這里有近30萬人嘗試對購物這一行為進行反思與審視。

談論這個話題前,需要提醒的一點是,“不買組”其實不是倡導“不消費”,而是不被消費主義裹挾,或者說是盡量不買自己不必要的東西,不盲目跟風消費。這種消費主張,放在當前“雙11”全民“買買買”的社會氛圍之下,尤其顯得“人間清醒”。

在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雙11”,“買買買”成為主旋律。但是,每個人可能都曾經有過那么一剎那的反思——自己是否買得太多了?或者說在“剁手后”產生更大的空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只是一瞬間的動念而已。而“不買組”的成員,相比多數人來說,走得更遠一些,在行動上做出了響應。這種行動上的反思,放在大環境下,無疑是難得的,但也注定只能是極少數人的參與,將它看作是社會消費觀的轉變,無疑夸大了其影響力和象征意義。

曾經,中國人“愛儲蓄不愛消費”的論調,還是以一個略帶貶義色彩的話題出現在輿論場中。而今天,從大眾話題來看,越來越多的人似乎已經開始討論和反思消費主義,甚至出現了“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仿佛中國社會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從不消費到過度消費再到反思消費的過程。真相,可能未必如此。

首先,應該要明白的一點是,“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的30萬成員,置于整個消費人口中,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說它們代表的是一種群體的“逆行”,或者說是整個消費趨勢的轉變,都是言過其實的。

事實上,就在前幾天,有一項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年青一代每月儲蓄比例正在上升,月儲蓄金額均值為1624元,創下自2018年以來的新高。這似乎與“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的出現形成了一種呼應。但與此同時,也有數據顯示,中國1.75億“90后”中,只有13.4%的年輕人沒有負債。這兩組統計數據未必矛盾,畢竟有儲蓄和負債,并不必然對立。但從它們所展示的不同觀察視角可以看出,僅僅通過某一個側面來判定某個群體乃至整個社會的消費價值取向,其實都可能存在偏差,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之困。

同樣的,僅僅是一個參與成員30萬的“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也很難說我們的消費習慣就真正變得更“務實”,它更多只能代表一種群體狀況下的“例外”而已。

其次,在討論相關話題時,也有必要提醒一點,反思消費主義,并不等于反對消費,提倡理性消費,也要警惕將消費和商家促銷污名化。

應該看到,消費是個體正常行為,也是現代社會經濟向前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像近些年有關日本年輕人“低欲望”“不愛消費”的現象,更多引發的是擔憂,當前國家也在大力提倡消費,擴大內需。所以,反思消費主義,提倡理性消費,其實更多的應該回到個體的視角,讓陷入“買買買”中的我們能夠有所審視自己與消費的關系,找到一個更為理性的平衡點。

“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與消費主義浪潮相比猶如一朵小浪花,它的走紅,或表明它激發了一部分人心中對于自我消費現狀“不滿”的共鳴,從這點看,它確實是有著積極意義的。不過,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讓更多人變得更清醒,還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作者:朱昌俊,系媒體評論員)

關鍵詞: 不買 喧鬧 理由

上一篇:孩子誤吞異物怎么辦?這些情況一定要送醫院

下一篇:嚴打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虛假宣傳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