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的管理,防范因感染控制漏洞引發的次生疫情風險,北京市疾控中心近期制定并發布了《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管理指引(第一版)》,該指引適用于5類人群,包括開展相關工作的一線社區工作者、志愿者,以及開展流調的專業技術人員等。
按照指引要求,所有上述人員要按照無禁忌癥者“應接盡接”的原則,須完成全程疫苗接種14天及以上,并按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種整體工作安排完成加強免疫。未接種或未完成全程接種者不得參加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本人、所在單位應主動報告工作人員14天內外出史、接觸史等流行病學史。
相關人員要按要求做好健康監測和核酸檢測。自該指引發布之日起,本市發現京外關聯和/或本地病例時,工作人員及其接觸環境或物品及風險工作區域環境應每日開展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在國內疫情存在中高風險地區時,本市無京外關聯病例時工作人員及其接觸環境或物品及風險工作區域環境應每3日檢測一次核酸。
在工作防護方面,指引明確提出,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在進入風險區域工作時應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面屏或護目鏡、鞋套等,并確保規范穿脫。
指引提出,對于上述人員要優先選擇疫情防控高風險工作人員封閉管理,實施“在崗封閉管理+離崗封閉管理+健康監測”的集中連續勤務模式,負責單位應做好后備梯隊配備,落實人員輪替,開展離崗集中醫學觀察和人員休整。如無條件實現封閉管理,在嚴格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確保工作封閉管理、離崗閉環管理及健康監測。日常防護方面,指引提出,相關人員應科學佩戴口罩,減少聚集,錯峰錯時就餐,建議使用公勺公筷。要與他人保持2米以上社交距離,注意飲食安全。
下一篇:海淀豐臺昌平多小區昨解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