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患有糖尿病,他服用降糖藥后,血糖仍然居高不下。醫生問了他服藥情況后得知,盡管王先生按照規定劑量服藥,但是沒能在規定的時間服藥,所以藥物治療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原來,王師傅服用的是一種名叫“優降糖”的降糖藥,應該在飯前30分鐘服用。可是,王師傅是一家單位的安裝工,經常外出為客戶服務,感到飯前服用不方便,于是就在飯后服用。生活中,可能很多糖友和王師傅一樣,并不知道各種降糖藥的服用時間有所不同,分為飯前、飯后、進餐時、空腹等時間,不能“張冠李戴”,否則降糖作用會減弱。
也有的糖尿病患者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降糖藥,需要在不同時間服用,感到比較麻煩,于是放在一起服用。如80歲高齡的張老太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每次需要服用10多種藥,其中有兩種降糖藥,一種需要餐前服用,另一種需要用餐時服用,張老太為了避免漏服藥品,把每次需要服用的10多種藥品放在一個藥盒里,都在飯后服用,這樣的做法很不合理,除了降糖作用會降低,還有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有可能抵消藥物之間的作用。
下面列出各類主要口服降糖藥的服用時間,以便讀者掌握。
飯前服用的降糖藥
分為兩類:一類是飯前30分鐘服用,另一類是飯前5至20分鐘服用。前者有優降糖、達美康、美吡達等,這類降糖藥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發揮作用,宜在飯前30分鐘服用。后者有諾和龍、唐力等,雖說也是作用于β細胞,但作用機制與優降糖等不盡相同,因為這類藥起效快,作用時間短暫,餐前30分鐘或進餐后給藥可能引起低血糖,故應在餐前5至20分鐘口服。
飯后服用的降糖藥
有二甲雙呱等,該類藥能夠滲透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適,飯后服藥,可避免藥物對胃的刺激,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而在餐中或餐后服可減輕副作用。
進餐時服用的降糖藥
有拜糖平、倍欣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這類藥如果在飯前或者飯后服用,起不到應有的降糖功效。其主要作用是促使飯后血糖值下降,它們需要膳食中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時才能發揮效果,因此應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才能延遲和減少小腸內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
空腹服用的降糖藥
有胰島素增敏劑,如吡格列酮等。由于此類降糖藥作用時間較長,一次服藥,降糖作用可以維持24小時,故每日早餐前服藥一次即可。空腹口服這類藥物時,30分鐘后開始起效,兩小時后可達到血藥峰濃度。如果進食后再吃藥,會將血藥峰濃度時間推遲到3~4小時,因此這類藥一般適宜在清晨空腹時服用。
由此可見,服用降糖藥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同時仔細閱讀說明書,有的藥物與藥物之間服用還應相隔半小時左右,患者不能貪圖方便而把不同的藥物同時服用,這種“囫圇吞棗”式的服藥方式,會導致藥物作用事倍功半甚至產生副作用。
文/鄔時民
上一篇:咱爸媽的腰背疼可能是它鬧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