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1月3日電(記者張文靜、馬莎)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核酸檢測采樣點、集中隔離點等產生的涉疫醫療廢物究竟去哪里了?答案是:經過醫廢“終結者”的專業收集、安全轉運,它們得到高效處置。
55歲的石海云是甘肅金創綠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運輸部司機。他所在公司負責蘭州市醫廢處置工作。10月18日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醫廢產生量增多。他和同事們堅守工作崗位,負責醫廢的收集和轉運。
員工合影。(受訪者供圖)
清晨,穿戴好專業防護裝備,石海云和押車同事從公司出發,開始一天在市區內集中隔離點、核酸檢測采樣點的醫廢收集和轉運。他們克服穿著密閉防護服帶來的不便,小心翼翼地將醫廢周轉箱抬上貨車,并挨個放好,清點后立即返回公司。
醫廢不等人。石海云和同事經常顧不上吃飯,甚至來不及上廁所,一天醫廢收集、轉運10多趟是常事。
公司車輛調度負責人劉宏說,疫情發生后,現有15臺運輸車輛難以滿足全市醫廢收運能力,蘭州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又積極協調醫廢轉運車輛77臺,總共92臺車輛投入全市醫廢轉運,做到醫廢收集轉運24小時迅速響應。
運輸車輛返回公司后,工作人員對車輛和周轉箱全面消殺。接下來,處置車間員工李健和班組同事承擔起整個處置過程中最累的醫廢上料環節,每個班組要抬放約10公斤重的醫廢周轉箱近800箱。一天下來,連腰都直不起來。李健說,自10月18日以來,他和同事們沒睡過一個安穩覺,但大家知道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員工從車輛上卸下周轉箱。(受訪者供圖)
卸料完成后,這些醫廢就進入最后一道程序——涉疫醫廢進入焚燒處置線,普通醫廢進入高溫滅菌應急處置設施,做無害化處置。
該公司有一條15噸/日醫廢焚燒處置線和一套醫廢高溫滅菌應急處置設施。處置車間主任張潔璞告訴記者,拿焚燒處置線來說,醫廢進入回轉窯焚燒爐,在850℃—1000℃高溫下經過足夠的時間充分燃盡后排出爐渣,產生的煙氣經過余熱鍋爐、急冷塔、脫酸塔等后續工藝凈化后達標排放。高溫滅菌應急處置設施采用高溫蒸汽滅菌工藝,醫廢進入滅菌室后,經高溫蒸汽消毒滅菌,實現無害化處置。
員工在清洗、消毒周轉箱。(受訪者供圖)
公司董事長劉晨介紹,目前,兩條線同時開啟,24小時不間斷運行。自10月19日至31日,公司累計收集處置了440多噸醫廢。他說,連日來200多名轉運、處置員工全部吃住在公司;會議室、機關辦公室等也被臨時改為宿舍,供員工休息;食堂24小時開放提供餐點。公司上下將全力守好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筑起抗疫的“銅墻鐵壁”。
上一篇:疫情封控區“守護者”的24小時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