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各個國家都采取了防控措施。在這種情況下,上一個流感流行季的時候,全球流感的流行幾乎處于停滯狀態,這是否代表有著大流行歷史的流感病毒就此“過氣”了?今冬明春,是否還需要注意流感病毒?對此,中疾控專家提醒民眾,更應該提高警惕!
警惕流感與新冠共流行
與前幾個流行季相比,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2019-2020年的季節性流感活動顯著減少。“針對新冠實施的NPIs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介紹,NPIs即各國針對新冠的非藥物干預措施,包括戴口罩等個人防護、保持社交距離、限制人員流動、取消大規模聚集、關閉公共場所、停課、限制旅行和發布居家建議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3月以來,我國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且9月以來南方省份流感活動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與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疊加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防控工作的復雜性和難度增加。
“流感與新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都能引發大流行。”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國家流感中心副主任劉軍認為,它們有著相似的特征,都具有呼吸道傳播的特點。
劉軍說,除了這個主要的特點,還有3個共同特點:一是它們感染人類引發的癥狀都具有多樣性,尤其是都存在潛伏或無癥狀感染和輕度的情況,給病例識別和疫情控制帶來了難度;二是它們的病毒變異株或重配株不斷出現,且呈現出傳播力、感染性增強和免疫逃逸等特點;三是它們的易感動物都很廣泛,不只感染某一個物種,比如新冠病毒可以感染水貂、白尾鹿,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禽類,這為疫情的出現和反復提供了潛在的宿主。
考慮到一些國家不再認為新冠是一種社會危害性疾病,已經或計劃取消社交距離的限制,劉軍表示,這些國家非藥物干預措施(NPIs)的逐步放松,可能會導致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的流感感染率的上升。
“在新冠防控壓力下,雖然流感呈現低水平流行,但可能會有新流感變異株的出現。”劉軍提醒,流感病毒的變異或重配毒株也可能引起流行,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醫療資源可能將繼續向新冠傾斜,這將持續影響其應對流感大流行的能力。此外,其他呼吸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病例的增加,也將使未來流行季的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防控情況更加復雜。
高福提醒民眾,鑒于目前流感流行與新冠的共流行的復雜現狀,更應該對季節性流感和禽流感提高警惕。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的有效手段
那么,應該如何做好流感的預防?王華慶對此介紹,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對嬰幼兒和老年人接種之后可以降低嚴重并發癥的風險。
“同時,接種新冠疫苗也不能代替流感疫苗。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中已經確定了接種流感疫苗的優先人群,包括老人和孩子都是流感防控的重點人群。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技術指南中,目前建議流感疫苗與新冠疫苗的接種間隔在14天以上。”王華慶說。
此外,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出現流感癥狀后,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盡量避免接觸眼睛、鼻或口。
如果家庭成員出現流感患者時,要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尤其是家中有老人與慢性病患者時。當家長帶有流感癥狀的患兒去醫院就診時,應同時做好患兒及自身的防護(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對于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如果出現流感樣病例,患者應居家休息,減少疾病傳播。
(綜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國家衛健委、新華社、科技日報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