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陸林院士: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疫情時期的心理支撐

2021-11-02 09:16: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全球約有9.7億人患有精神心理疾病。據估計,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新增5320萬抑郁障礙患者和7620萬焦慮障礙患者。”日前,在中國青年報社、中國教育電視臺、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和北京橫山書院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文化中國講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介紹了疫情下的人類精神心理疾病情況。

在如此龐大的患者群體中,陸林院士認為,兒童青少年非常值得關注。有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兒童青少年抑郁發生率約為25%,失眠發生率約為23%,均顯著高于疫情前水平。

上述情況似乎可以從一些現象中找到原因。疫情發生后,很多醫院兒科的患者明顯減少,大部分孩子都待在家里不出門,感冒發燒的很少,但是精神心理科的患者卻大量增加。陸林院士表示,“這些孩子長期隔離、不與人交往,容易處于抑郁狀態,導致失眠、焦慮。”

陸林院士認為,健康的青少年,應該對學習感興趣,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和能力,愿意與別人交流。“孩子如果每天能夠正常吃飯、睡覺、上學、交流,就不用過于擔心,反之則需要警惕是否出現了精神心理問題,要找專業的醫生咨詢,了解問題是否嚴重,是長期的還是短期的。”

他提醒家長關注孩子的精神心理健康情況,“有的父母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甚至孩子不愿意上學,在家已待了半年,也覺得沒有問題,這是不對的。出現問題要及時找專業人員溝通、做評估。但同時也不要過度強調,不要因為孩子一時發脾氣就認為他有精神心理問題,適度的情緒波動是兒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長期存在的正常狀態。”

在陸林院士看來,兒童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與網絡游戲的發展有關。“還有很多兒童青少年沉迷于玩游戲、刷視頻,可能產生厭學、叛逆心理,甚至輟學,這對他們人生的影響非常大。”陸林建議,應幫助兒童青少年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心理支撐,以此來糾偏現代科技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讓兒童青少年在享受科技進步成果的同時,不要被帶偏了”。

不只是兒童青少年,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們在生活中都應該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如果沒有健康,事業、人生也無從談起。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我們一定要給自己的健康把好關。”陸林院士說。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多數疾病的產生都與人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陸林院士說,“你能活到70歲還是100歲,20%是父母遺傳的,一部分是醫生給你的幫助,影響最大的是你是否長期熬夜、喝很多酒、抽很多煙、壓力大、整天焦慮以及有沒有體育鍛煉等心理或生活因素。”

去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評估,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人類精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會持續數十年。

陸林院士表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多國家仍然是高發期,對我們的精神心理、文化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截至2021年10月16日,全球累計感染人數2.4億,死亡人數480萬。這個數字對整個世界甚至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積極調整,來應對疫情。”

陸林院士建議大家都來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醫生,“學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包容心、同情心、同理心,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跟患者進行良好的、有效的溝通,同時豐富人生的價值,讓自己的生活、工作更有意義。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目標,要為家庭、為事業、為行業、為國家而努力奮斗,從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但同時我們也不能走極端,要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樣才能達到人生的一個平衡狀態,避免出現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

關鍵詞: 疫情 中華 院士

上一篇:湖州醫改的惠民密碼:政府有為 讓百姓有感

下一篇:“雙十一”在即 謹防網絡詐騙盯上你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