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日,北京時常大風呼嘯,很多人感覺,都已經六月份了,卻還沒能像往年夏季一樣熱起來,晝夜溫差大,日常還穿著兩件薄衣服,體感明顯比往年偏冷。
已經進入夏季的北京,5月31日最高溫度19.2攝氏度,最低溫度只有15.3℃。6月1日的最低溫度只有12度。而據天氣網公布,與往年同期相比,2020年5月28-5月31日中,北京最高溫度高達33度,最低也有17度。
“如果氣溫超過22度連續5天,那么這五天中的第一天就為入夏日期,按此判斷,其實北京今年與往年相比是提前了2天入夏的。”北京氣象局高級工程師張明英向健康時報記者表示。
那為何今年北京給人感覺熱得慢呢?
“最近冷渦頻繁,所以會導致冷空氣較多,雷陣雨天氣也是受到了冷渦的影響而頻繁出現。”張明英向健康時報記者解釋,這就導致了人們常說的“雷雨三后晌”,這是一種氣象諺語,意思是說雷陣雨一般都會連續三個后晌,連續的大風和陣雨,給人們的感覺也是比較涼爽。
那么導致夏天一直熱不起來的冷渦具體是什么呢?張明英解釋,大氣中有低壓和高壓,低壓往往伴隨壞天氣,高壓往往伴隨好天氣。空中冷渦就是發生在高空的冷性低壓,它既是低壓又是一個完整的冷氣團,而在這個冷渦的下面,通常是地面高壓。
這種天氣系統的配制,容易造成白天天氣晴好,而地面受太陽輻射后升溫迅速,從而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穩定溫度結構,所以很容易產生熱對流天氣。暖空氣強烈上升在高空凝結成云或雨,有時上升運動非常劇烈,進而形成冰雹、雷雨大風、局地強降雨等強對流天氣。
張明英表示,“另外一個熱的慢的原因是往年在青藏高原的暖高壓脊今年勢力明顯偏弱,這樣使得中緯度特別是華北上空的暖空氣也會較往年偏弱。”
中國氣象局6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高考期間和夏收夏種時段內的天氣進行了預報。高考期間,預計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淮、江漢等地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將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可達37℃~40℃。北京預計高考期間不會出現高溫天氣,但8日可能會有陣雨或雷陣雨天氣。(記者 李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