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26.1%(前值-9.9%)。稅收收入同比下降32.3%(前值-11.2%);非稅收入同比下降2.1%(前值1.7%)。3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為-9.4%(前值-2.9%)。1-3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累計同比下降12%(前值-18.6%);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同比下降14.58%(前值-10.4%)。
3月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為10752億元,較前值回落16.2個百分點至- 26.1%。其中,全國稅收收入7854億元,同比下降32.3%;非稅收入2898億元,同比下降2.1%。中信證券認為,3月稅收收入減少主要是因為疫情背景下的稅收減免延期疊加,以及疫情對生產和收入的沖擊導致企業和個人的收入等稅基縮減。目前所有稅種均為負增長,其中下跌最大的主要稅種分別是企業所得稅(-41.6%)、房產稅(-38.5%)、國內增值稅(-32.4%)、國內消費稅(-32.3%)、出口退稅(-29%)和個人所得數(-25.4%)。
與1-2月增速相比,3月稅收收入增速回落幅度最大的分別是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可看出無論個人、企業收入,還是國內消費、出口貿易均受到較大影響,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是全方位的。
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934億元,同比下降9.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2904億元,同比增長2.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030億元,同比下降10.87%。
中信證券指出,在支出的細分項目中,本月除沒有公布衛生健康支出外,其余主要支出項目均為負增長。節能環保、城鄉事務、教育和科學技術支出的跌幅最大,分別為-38.9%、-27.3%、-14.6%和-11.2%;交運、社保和農林水務的支出跌幅最小,分別為-3%、-5.5%和-7.2%。財政支出的下跌主要受限于收入端的大幅下降,疫情也限制了一些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的發揮。從行業上看,抗疫接近尾聲財政則開始聚焦于交運、城鄉建設等經濟活動。
目前來看4月的支出壓力仍然較大,5月開始隨著地方政府一般債再一次下達提前批額度以及財政預算的明晰,公共財政支出預計仍然將保持一定速度的擴張積極參與財政逆周期調節。
政府性基金收入本月如期改善,3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889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392億元,同比增長9.4%。盡管受到1-2月的拖累,整個一季度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為-12%,但在更大的財政逆周期調節下專項債還要繼續擴容,政府性基金將作為專項債重要的還款來源之一,對未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長并不悲觀,預計全年將有15%左右的增長。
根據財政部統計,3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875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2333億元,發行專項債券1542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3194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681億元。按照之前給定的提前發行額度(專項債1.29萬億,一般債5580億),截至4月15日,全國各地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5691億元,占提前下達額度的85%;其中,發行一般債券4624億元、占83%,發行專項債券11607億元、占90%。4月前三周專項債和一般債受到新增額度有限的影響發行速度顯著放緩。
財政部官員公開表示,近期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目前,財政部正指導各地盡快將專項債券額度對應到具體項目,組織做好債券發行準備工作,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同時預計一般債也同樣繼續下發部分額度,總體來看預計在5月迎來二季度首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高峰,預計貨幣政策也會通過降準等方式積極配合提供流動性支持。
從債券的發行用途來看,截至4月15日,各地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1607億元,按照財政部公布用途,各地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于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4月17號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重申“六穩”之余強調“六保”。而財政主要從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等方面配合“六穩”要求。政治局會議同樣強調政策將以財政政策擴大內需,關鍵的點包括:1)提高赤字率;2)發行抗疫特別國債;3)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
中信證券表示,預計赤字率會進一步提高至3.5%,發行特別國債規模0.5-1萬億,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至少為3.5萬億左右。預計在預算赤字的支持下,全年公共財政支出能夠繼續擴張趨勢,而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大力度發行也將進一步帶動政府性基金收入高增。財政緊平衡的態勢將貫穿全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