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如今高山綿延、氣候干燥。最近研究卻揭秘了這片神秘高原的“另一副面孔”。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期首次報道了西藏產的琥珀化石,研究表明4000萬年前的西藏中部曾存在一片巨大的“熱帶雨林”。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博士研究生王賀等人在張海春研究員、李建國研究員和王博研究員的指導下與英國、印度研究人員合作,對西藏倫坡拉盆地丁青組的琥珀、介形蟲和孢粉化石進行了綜合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西藏琥珀來源于龍腦香科植物。
龍腦香科植物是現今亞洲熱帶雨林的代表植物,其現今生活的最大海拔高度為1300米。科研人員介紹,西藏琥珀代表了龍腦香科樹林的最北分布,也印證了龍腦香科植物的印度起源假說。
“當時,西藏中部的海拔比較低。隨著印度洋溫暖水氣的流入,當地孕育起成片的熱帶雨林。”王博還勾勒出當時熱帶雨林的面貌:溫暖潮濕的森林間,以高大的龍腦香科植物為主,類似如今的西雙版納地區。專家分析,在距今4000萬年到2500萬年之間,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后,青藏高原地殼發生大幅度隆升,讓原來地處1300米海拔的熱帶雨林,變成了海拔超4000米的高原。這一研究確定了地球演化中,熱帶雨林分布的最北端在青藏高原,為了解青藏高原的古環境有重要意義。(于丹丹)
下一篇:貸款有風險 切記到正規機構辦理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