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行業 活動 項目 快訊 文娛 時尚 娛樂 科技 汽車 綜合 生活

打造五百米服務圈群眾訴求一站式解決-世界時快訊

2023-06-29 09:58:51 來源:法治日報

原標題:深圳光明區創建一網統管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打造五百米服務圈群眾訴求一站式解決(主題)

“路燈壞了”,居民將問題通過微信群反映到小分格,當天晚上回家就看到家門口明亮的路燈;商鋪門前出現電單車亂停放,數字化平臺的“AI大腦”能實時找到網格員處理;遭遇勞資糾紛,“500米服務圈”內就能找到糾紛調處、法律服務站點……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探索“社區大網格+紅色小分格”一網統管基層治理新模式,讓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近年來,光明區加快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機制改革,將原基礎網格優化調整為綜合網格,平均6個綜合網格設立一個紅色小分格,建立小分格黨組織,探索“社區大網格+紅色小分格”一網統管基層治理新模式。2022年,光明區網格管理業務考核和法治深圳考核均位列全市第一。

條塊結合精細化管理

據了解,光明區共有31個社區,平均每個社區管轄5平方公里、4.3萬人,“小馬拉大車”問題突出。

如何破題?光明區提出,要把“大車”分解,由大到小,縮小基層治理單元。

為此,光明區創新探索,按照“任務相當、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理念,以每5000人口數或2500左右間(套)數、每0.5平方公里地域面積為標準,全區共劃分1734個綜合網格和275個紅色小分格,實現精細化管理。

同時,賦能社區這匹“小馬”,由小到大,壯大基層治理力量。一方面,優化領導機制,成立區、街道、社區網格化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形成“1+6+31”三級領導體系,并打造以社區為基本單元的“社區+紅色小分格”兩級管理架構,強化各級黨委對網格化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

另一方面,為解決社區有責無權問題,光明區賦權社區黨委,建立“社區發令、部門執行”機制,社區、小分格層面解決不了的問題,由社區“吹哨派單”,相關部門主動接單,及時受理、限時辦理并反饋。數據顯示,2022年,光明區各社區向區、街道、部門“發令”515次,調度1600余名干部下沉一線,相關部門100%及時報到。

為充實社區治理力量,光明區各街道網格、消巡、綜治等隊伍3000多人全部下沉到社區,并建立紅色小分格指導員制度,要求選派的指導員每周至少半天到小分格內,研究解決痛點、難點問題。探索選派黨員干部全脫產下沉社區掛任社區黨委兼職副書記,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基層治理的核心是人、是隊伍,強化網格員隊伍建設才能讓基層治理“最后一米”走得更穩更實。

光明區提出,選優配強紅色小分格黨組織領導,把區、街道、社區的能人干將選配到分格黨組織的領導崗位上來,做實掛任社區黨委副書記、分格長、指導員等改革舉措,發揮關鍵少數的帶頭作用。

同時,光明區采取“內部掛牌”方式,打造面向全國的一流基層治理學院,規劃學院教育培訓體系,搭建學習互動平臺,建立基層治理案例庫。培訓對象為全區參與基層治理的社區班子成員、網格員隊伍以及平安員隊伍。2022年,全區共遴選網格師資庫68人,開發培訓課程24門,開展網格員全員培訓11期14594人次。

全方位服務群眾“點單”

為進一步整合優化工作力量,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光明區全面梳理,在社區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黨建綜合組、平安穩定組、數字網格組、民生訴求組、安全生產組、市容環境組和城市建設組等7個功能組。各工作組組長由兩委委員擔任,按照相應職責,推動小分格開展具體工作,做到上傳下達、督導檢查、通報考核、閉環管理。

同時,在紅色小分格下設基礎網格信息崗、綜合巡查糾治崗、民生訴求服務崗三類崗位,制定職責清單,明晰人員職責分工,規范內部管理,努力實現“小事不出分格、大事不出社區、要事不出街道”的目標。

在馬田街道福華北消防站旁,樹蔭底下有個“集裝箱”異常醒目。這是社區的“箱式”小分格黨群服務站,不到20平方米,辦公設施、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既滿足網格員日常辦公、議事決策需要,又成為志愿服務和便民服務開展的重要場所。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光明區將紅色小分格建設與現有的群眾訴求服務站點、各類黨群服務陣地等進行系統整合,建立健全“群眾點單、分格辦理”工作機制,打造一站式群眾訴求服務站點。

站點提供糾紛調處、法律服務、心理服務、問題投訴、人民建議、幫扶救助等多項服務,形成基層大治理的“500米服務圈”,實現訴求服務在身邊,矛盾化解在源頭,問題解決在基層。紅色小分格工作人員通過日常網格化巡查,及時收集群眾訴求、民情民意、矛盾糾紛等情況,由小分格及社區進行匯總辦理。2022年以來,共排查化解群眾訴求服務事項7622件。

除了到線下服務站點“點單”,光明區居民還可通過書記在線、微信群、群眾訴求服務智慧系統、基層治理平臺2.0、社區微家園等多個平臺,隨時隨地線上反映訴求,既便捷又省時。據悉,“書記在線”服務已受理矛盾糾紛類訴求事項3938件,化解率達99.72%,目前已在深圳全市推廣。

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強化監督管理必不可少。光明區創新監督方式,在每個紅色小分格設立廉情監督站,配備“1+1”兩名廉情監督員,1名來自街道的優秀公務員,1名來自小分格內推選出來的企業、商戶、居民代表。通過實地走訪、談話交流、聯系群眾等方式,廉情監督員對分格長及格員履職情況、廉潔自律等開展監督工作,實行“六個一”工作法,持續整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釋放“小分格”監督“大力量”。

讓數據代替人力“跑腿”

“現在大家停車都規范了許多,周邊秩序越來越好了。”在新湖街道新羌社區匯豐購物廣場旁經營早點鋪的商戶告訴記者,在這里經營比以前更舒心了。

這得益于新湖街道“新小湖”智能網格員的投用。依托分布在新湖街道各點位的956個高清探頭,后臺的“AI大腦”可第一時間甄別“六亂一超”等治理痛點,并實時推送給對應的網格員。網格員可騰出巡查的精力,專心用在整治上,解決問題發力更準了。

讓“數據跑路”代替“人力跑腿”,新湖街道“新小湖”智能網格員的運用是光明區網格管理數字化的一個生動縮影。

光明區在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改革過程中,強化數字治理,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建好平臺、用好數據,讓信息共享起來,將大數據運用起來,助力科學決策和服務為民,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按照新的組織架構,光明區將巡糾事項信息化,網格綜合巡糾事項納入統一分撥系統和治理平臺,實行巡糾、上報、分撥、處置、復核閉環管理,并建立事項準入和退出機制,明確事項巡辦銜接機制,從源頭上確保網格員負擔“不超重”,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網格內,及時回應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2月24日,光明區啟動“基層治理數字化平臺2.0”,打造了一套多級聯動、數據共享、功能集成、操作便捷、運行高效的平臺體系,為街道、社區推進網格化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目前,該平臺已在全區6個街道開展試運行,網格員上報事件平均時間由2分鐘減少至1分鐘左右,效率提升了50%。

同時,光明區建立“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聯合調度指揮工作臺,將人口、法人、房屋、網格隊伍等數據全部下沉社區,并一一落圖落塊,實現了社區全面數字化。目前,該工作臺匯聚全區2.8萬余個視頻監控、1.3萬余個視頻門禁、18類傳感器等技防預警信息,實現社區各類異常情況主動預警、快速反應處置。(記者 唐榮 李文茜?通訊員 吳劍崢)

關鍵詞:

上一篇:壁燈效果圖大全_壁燈 環球短訊

下一篇:韋德布什重申:蘋果市值2025年有望達4萬億美元

責任編輯:

最近更新

點擊排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