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1月17日,中國銀聯發布《2017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調查報告》引發人們對移動支付的關注和討論。這份報告顯示,手機閃付認可度越來越高,5成以上的消費者通過手機支付完成線下購買實物、信用卡還款、外賣、打車及充值繳費等日常支付。
與這份報告相呼應的是2018年的元旦小長假,銀聯網絡交易總金額達7008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在移動支付方面,“云閃付”APP的發布帶動銀聯二維碼交易筆數和金額較去年呈現出急劇攀升態勢。
在移動支付領域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家獨大的情況下,“云閃付”欲實現突圍,有什么獨門秘籍?
銀聯打造移動支付“超級入口”
2017年12月11日,中國銀聯與商業銀行、支付機構等產業各方共同發布統一APP“云閃付”,作為各方聯手打造的全新移動端統一入口。這個消息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實際上,從2013年推出“銀聯錢包”APP開始,中國銀聯一直在嘗試移動端的布局——2015年末推出“云閃付”移動支付新品牌;2016年末發布銀聯二維碼支付標準;2017年5月推出銀聯云閃付二維碼產品……
2017年末發布移動支付戰略產品“云閃付”APP,與產業各方聯合打造移動支付“超級入口”,是銀聯集產業各方之力推出的產品。2017年12月的這次發布,讓業內人士嗅到了些許“不一樣”。
不僅APP的用戶體驗比以往有了大跨度的進步,線下的體驗點也在全面鋪開,各種優惠力度遠勝同類產品。看起來,這一次“云閃付”真的是卯足了勁。在圈里人看來,相比技術和營銷的發力,“云閃付”最大的突破是聯合了上千家銀行入局,打造了一個“超級平臺”。
合規與平臺會是“突圍”利器
這個“超級平臺”能不能讓銀聯的“突圍”成功?
自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之后,金融監管不斷趨嚴,近兩個月更是密集出臺了多份關于規范支付創新業務的監管規定,可以想見,未來支付領域的監管及執行力度會越來越嚴格。
銀聯云閃付事業部副總經理周巍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市場上同類APP,“云閃付”有自己的優勢,一方面是合規,作為人民銀行認可的合法清算機構,本身承載著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整合和統一。他說,我們通過向商業銀行及各主要合作方開放支付服務標準接口,使“云閃付”APP成為連接各方、服務各方的平臺工具。
平臺,被認為是“云閃付”的殺手锏。這個平臺將原先散落在各個機構的支付服務工具集成,用戶可以在這里實現二三類賬戶開戶、信用卡申請、銀聯手機閃付開通、二維碼掃碼支付、收款轉賬、遠程支付等各類支付功能。
周巍昆告訴記者,這個完全開放的新平臺是建立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基礎上的。除了為消費者提供新興的移動支付服務,“云閃付”還匯聚了傳統的銀行、銀聯的功能,包括余額查詢、一鍵轉賬、一站式分期、信用卡全流程服務以及銀行—銀聯優惠權益、賬單查詢等各類銀行卡基礎特色服務。
海外優勢是“云閃付”的王牌嗎
在國內市場,“云閃付”主打的是利民牌,所以在場景拓展方面多有嘗試——將支付場景覆蓋到鐵路、商超、菜市場、水電煤公共服務行業、公交地鐵、醫院社保等。但與先行一步的競爭對手相比,這只能算“同題競爭”。
真正讓業內人士看好的優勢,來自于銀聯卡積累多年的海外優勢。根據中國銀聯提供的數據,銀聯卡全球受理網絡已延伸至162個國家和地區,覆蓋4500萬家商戶和255萬臺ATM……歐洲半數可用銀行卡的商戶支持銀聯卡消費;澳大利亞九成ATM和75%商戶也可以使用銀聯卡。而且,這一數據還在快速增長。在境外,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1000多萬家網上商戶受理銀聯卡。
周巍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銀聯正加快布局境外二維碼支付業務,完善境外“云閃付”APP的使用環境,而銀聯卡的海外網絡讓“云閃付”在海外消費、教育繳費、航空預訂等領域有獨到的優勢。(李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