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電(記者周效政)美國的龍蝦和牛肉漂洋過海出現在普通中國家庭的餐桌上,州長們爭先恐后訪華尋找商機,一個美國偏僻小鎮為前來采訪的中國記者升起五星紅旗……
如果說10年前中國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形象還只是“廉價商品的世界工廠”或“巨額美國國債的持有者”,今天越來越多美國人從中國看到的,是“就業”“增長”“市場”“機遇”與“合作”。
【“中國意味著機遇和市場”】
“中國意味著機遇和市場,我們需要做正確的事情。”美國阿拉斯加州州長比爾·沃克今年9月訪華前對新華社記者說。
一個多月后,隨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訪華的沃克見證了中美簽署400多億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合作開發協議,這預期將為當地創造1.2萬個就業崗位。而這還只是中美2535億美元經貿大單的一小部分。
在紐約時報廣場開專賣店的重慶美心集團、在俄亥俄州投產運營全球最大汽車玻璃單體工廠的中國福耀集團、已在美投資9家企業的安徽中鼎集團等等,將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蓬勃發展的機遇帶到美國,對美擴大就業市場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據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榮鼎集團的數據,截至2016年年底,中企在美直接投資存量約1100億美元,累計為美國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4萬多個。數字背后,是美國一個個“銹帶”城鎮再現勃勃生機,很多失業藍領家庭重拾“美國夢”,一些都市通勤族坐上中國企業生產的新地鐵和電動大巴……
【從經貿熱到文化熱、交流熱】
雖然“中美是對手,經濟戰難免”等噪音仍時有泛起,但包括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內的美國各界有識之士始終堅定認為,當今世界的福祉有賴于美中合作,這也是數十年來雙方發展關系的唯一正確選項。
自兩國元首今年4月海湖莊園首晤達成重要共識以來,中美雙方在半年內緊鑼密鼓地啟動了4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出臺經濟合作“百日計劃”,進一步夯實雙邊關系基礎,并推動兩國緊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地區性挑戰。
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說:“改革開放的成果,使中國日益成為國際事務中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這符合美國和世界的利益。”
經貿熱帶動著文化熱、交流熱。今年,中美兩國通過了《首輪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行動計劃》,就教育、科技、環保、文化、衛生、社會發展以及地方人文合作七大合作領域制定了具體的行動計劃。
美國中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在6年里翻了一番,而特朗普的外孫女阿拉貝拉今年兩次精彩的“中文秀”,更是為這股漢語熱添了一把柴。隨著首家“國際金融孔子學院”本月在紐約成立,孔子學院這一已在美國多地建立的傳播漢語及中國文化的“學堂”更增專業性和實用性。
【國際范兒的“中國熱”】
在紐約、華盛頓的國際組織中,“中國熱度”也在不斷攀升,消解著“逆全球化”帶來的寒意與隱憂。
“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等中國理念先后被寫進聯合國的決議或文件。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聯合國合作共贏的核心理念,是“中國對聯合國的貢獻”。
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組織高官們開會的熱門主題。5月,聯合國秘書長、世界銀行行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齊赴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在華盛頓舉辦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又首次舉辦了“一帶一路”高級別研討會。
訪華逾百次的美國前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表示,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變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他強調,中國近年來提出的一系列倡議,從亞投行到“一帶一路”,都是對現有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的有益補充和完善,美國等西方國家“無需猜忌疑慮,而應表示歡迎、積極參與”。
2017年,中美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日益增加,依存度也日益加深。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不僅將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也將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
原標題:2017中國與世界 | 中國“熱度”在美持續升溫
責任編輯: